【別慌,搞懂「腳踝外側扭傷」就靠這一篇!】

腳踝是我們身體裡常「出包」的關節之一,尤其對喜歡運動或常跑跳的人來說更是高風險族群。其中最常見的傷害,就是——腳踝外側韌帶扭傷(lateral ankle sprain),佔所有腳踝扭傷的 80~90%

broken image

☘️【什麼是腳踝外側韌帶扭傷?】

在腳踝外側,有幾條主要韌帶負責穩定關節,其中又以前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最常受傷。當你突然「踩空」「拐到」或「翻船」,腳掌內翻時,就可能讓這些韌帶被過度拉扯、甚至撕裂,導致扭傷。

broken image

☘️【腳踝扭傷常見症狀】

📍腳踝外側疼痛(尤其踩地或走路時更明顯)

📍腳踝腫脹、瘀青

📍壓痛(尤其在外踝附近)

📍行走困難或無法負重

📍關節感覺不穩、鬆鬆的

☘️【扭傷分級|看看你是哪一級?】

第一級(輕度): 韌帶輕微拉傷,沒有明顯撕裂。關節穩定,輕微腫脹或壓痛。

第二級(中度): 韌帶部分撕裂,關節活動會疼痛,伴隨明顯腫脹與瘀青,活動受限。

第三級(重度): 韌帶完全撕裂,關節明顯不穩定,嚴重腫脹瘀血,無法正常承重或行走。

broken image

☘️【物理治療師怎麼幫你忙?】

急性期(傷後約第1~5天)

目標: 減輕腫脹疼痛、保護受傷組織、促進初期癒合

✔️渥太華踝關節規則(Ottawa rules)協助判斷是否需要X光

✔️ 避免長期固定不動,可早期適當負重或行走

✔️使用踝關節護具(護踝),或結合彈繃做功能性支撐

✔️徒手治療(如引流)改善腫脹與疼痛

✔️保護患處、適當的冰敷

⚠️暫時避免拉伸或劇烈運動

恢復期(第5天~第3週)

目標: 恢復關節活動度、肌力、平衡與本體感覺,為回歸運動做準備

✔️治療性運動介入

✔️不建議再使用冰敷

✔️強化踝關節肌群

✔️平衡訓練、本體感覺訓練 ️

✔️關節鬆動術等徒手治療

✔️功能性訓練

✔️預防再受傷

broken image

☘️【物理治療師貼心叮嚀】

腳踝外側扭傷雖然很常見,但如果急性期處理不當、缺乏正確復健,就很容易反覆受傷、甚至變成慢性不穩定使踝關節磨損提早退化

只要配合物理治療、適當照顧,並搭配居家衛教保健,就能大大提升恢復速度與關節穩定性!

若您有反覆扭傷或久未恢復的困擾,建議尋求專業治療師評估與治療喔!

張哲源 物理治療師 撰文 114/04/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