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嗎?當你在走路、站立或運動時,如果髖關節的位置「跑偏了」,不只可能導致髖部疼痛,連膝蓋、下背,甚至腳踝也可能「跟著出問題」!
✨今天!就讓杏源與大家淺談一下髖『關節中軸化(Hip Joint Centration)』的關鍵概念。了解它!說不定能讓你的動作更順、更穩、更不容易受傷喔!

☘️【什麼是髖關節中軸化?】
簡單說就是:讓髖關節在執行日常生活中功能性動作時,保持在「最佳力學位置」!
當髖周圍的肌肉張力與力量盡可能的達到適當的平衡控制時,股骨頭(大腿骨球狀端)可以穩穩地坐落於髖臼(骨盆的凹槽)的理想力學位置中,提供關節動態的穩定控制。
👉關節中軸化可以讓髖關節在動作過程中:
📍承受均勻的關節壓力
📍動作更順暢不受限
📍減少周邊組織(關節囊、肌腱、韌帶等組織)過度緊繃或磨損
📍預防膝關節、下背等關節的代償動作與疼痛問題
👉簡單來說,「中軸化」就是讓髖關節保持在該有的位置、該有的軌道上運作。這不只影響日常生活動作或運動表現,也關係到膝蓋、下背、甚至腳踝的健康!

☘️【中軸化失衡=連鎖失衡!傷害開始的起點!】
臀中肌、深層髖肌群不穩 → 骨盆不穩 → 髖關節內扣 → 膝蓋內翻 → 腳踝就會崩潰啦!
👉當中軸化失衡時,在功能動作時可能下肢關節不再處於良好的排列,肌肉力量也會出現失衡與代償,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問題。
📍關節面接觸不平均使關節磨損與退化
📍髖關節不穩可能用腰部或膝蓋代替髖部出力,導致動作代償引起膝蓋痛、下背痛、甚至腳踝不適
📍走路或運動時因骨盆不穩、 動作控制不佳產生異常動作
📍影響日常生活

☘️【誰是穩定髖關節的隱藏英雄?來揭曉!】
📍第一位:臀中肌
→ 重要角色之一,扮演身體的「側邊穩定器」,幫助我們在單腳支撐時維持骨盆穩定,當你走路或站在單腳時,它可是默默地扛起大任!
📍第二位:深層外旋肌群
→ 包括閉孔內外肌、上下孖肌、股方肌等
這些肌肉是髖關節穩定的重要小隊伍,雖然藏得深,但功能超強!它們幫忙調整髖骨的位置、抵抗不必要的旋轉,更是確保髖關節的穩定度!

☘️【究竟誰才是中軸化的臀部?左圖還是右圖?】
👀嘿嘿~其實光用眼睛看,還不一定準喔!
雖然靜態姿勢可以觀察出一些端倪,但真正的中軸化肌群是在「動起來的時候」才會展現他們的威力~像是走路、蹲下、單腳站,這些都是檢測肌肉是否有穩定啟動的好時機!
👉所以呢~與其只有眼睛觀察,不如讓他動起來,由物理治療師幫你好好觀察分析才準確!
📧如果你對髖關節、動作控制、或是疼痛問題有任何疑問,歡迎留言、私訊、來電與我們聯繫!
